WE ARE SOLDOUT

Days
Hrs
Mins
Secs

Case Study

能力建设: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通过双引擎和影响力评估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

Share

公益创投活动的核心是同获得融资的组织建立一种紧密的关系。其通常形式是对社会机构进行能力建设。理想情况下,社会投资者或资源提供者所提供的内容与社会机构所需要的内容恰好吻合。社会机构的需求来自于其内在的衡量标准和外部环境。内部标准包括该组织的发展阶段、管理团队、组织的公益任务、商业模式和成长规划等。而外部环境则涵括了创业的生态环境,国家的经济阶段以及政府的角色。社会投资者在支持能力建设上拥有的内部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以全额付费、低付费或免费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供应商。这就要求公益创投组织对第三方的互动进行管理。

这种关系的结果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能力建设,比如战略支持、专业服务和实体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社会机构创造价值,帮助完成社会目标,为公益投资者和资源提供者实现价值或提升影响力。

为了了解最有效的方式,2015年亚洲公益创投网络(AVPN 2015)会议概述了构建强有力的中介机构以帮助SPO以及利用技能熟练志愿者的实践方式。会议之外,我们将发掘记录由基金会、公益创投基金、孵化器/股权提供者以及中介机构为主导的用于帮助社会机构能力建设的有效实践。

在这里,亚洲公益创投网络(AVPN)将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的能力建设实践作为一个有力示范,展示了一家VPO如何能同自己的投资机构组合密切合作,帮助它们发挥潜力,实现目标。

香港的社会投资市场——寻找“冠军”

在2014世界捐赠指数中,香港名列第十位。该指数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对捐赠行为进行衡量。在评估捐赠行为时,该指数采用3条标准:在一般月份中向慈善机构捐款的人数占比(香港在2014年的这一比例达到68%),志愿贡献自己时间的人数占比(15%)以及帮助陌生人的人数占比(57%)。i

香港的排名于2012年的第19位,2011年的第11位和2010年的第18位(香港没有被纳入2013年的调研)上升为最新排名的第10位,这反映出当地民众参与社会事业的兴趣正在提升。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SVhk)简介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由魏华星Francis Ngai于2007年创立,其设想是使其成为香港需求的交汇点:首先,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其次,能够为解决方案的社会企业和社会投资实体提供支持的空间。

为了解决香港的各类社会问题,诸如贫穷、教育、老龄化和环境问题,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由此成立,其目标是通过那些运用影响力资本、专业志愿者和协作网络的公益创投模型,在香港创建创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iii

截至2015年6月,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已经在香港为20多个组合项目提供了支持,其中多数项目自最初的创意阶段就同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展开了密切合作。iv每年,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向自己的组合中加入1到3个新项目。尽管其长期规划是在合适的时机退出与被投资方的合作,但到目前为止,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尚未退出任何一个项目;但是根据被投资方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能力,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也有缩减自己的参与程度,从积极管理转到退居次位。v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倾向于通过旗下投资机构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资本进行股权投资——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资本是一家为社会组织提供财务支持的公益创投基金。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用“精益”来描述自己的架构——大约15名员工负责机构的主要运营工作。尽管它会充分利用合作伙伴提供的各类资源,比如活动管理或特定领域的专家,但是绝大多数活动都是由其认真负责的项目人员来处理的。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也为某些服务进行协商,争取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比如法律和审计。其的内部工作人员大致分为三组:

  • 孵化创新团队。这是社会创业企业的第一个联络点,负责收集想法,同各家公司进行合作,建立联系。
  • 商业服务团队。提供专业服务,比如公司文秘、财务和会计。
  • “影响力资本”团队。在一个更成熟的阶段对创业企业和投资人进行管理,接手孵化团队传递过来的工作,选择金融资本方式,进行监督并对绩效类型和资产组合进行管理。

第四支团队关注社会推广和支持。它负责通过公开演说、研讨会和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每年一次、长达12个月的社会创新者之家计划向公众推广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理念(尤其是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下刚刚起步的企业)。vi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如何为香港的社会投资市场做出贡献?

与世界捐赠指数相呼应,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于2011年发布的“Money for Good”研究显示近年捐赠者(投资人和SPO)对社会投资市场的兴趣逐渐增加。这一点可以从近期成立的组织看出来,包括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社企投资协会(SIC)、心苗亚洲(SOW Asia)和浩盈投资。vii关于政府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雄厚的资金、公共教育和市场参与者的培养为香港的社会投资市场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大量的公共资助(约87亿港元)令香港的社会企业家受益颇多,50%的社会企业都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的(另一半社会企业是由私营部门提供资助的)。viii

尽管做出这些实质性的举措,但正如“Money for Good”提及的,仍然需要重大举措来发展一个健康、多元化的社会投资生态系统:目前,最密切的捐赠要么来自协会性质的投资(个人投资者将资金聚集起来对一项业务进行投资)或企业孵化(一名捐赠型投资者任命员工作为SPO管理团队的一份子进行工作),ix而鲜有其他的投资方式和机构(例如,批发银行、风投基金或社区基金会)。提高可见的社会投资机构模型和渠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满足捐赠型投资者的期望并鼓励更多的个人创建SPO。x

在这一方面,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走在了工作整合社会企业(Works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 WISE)方法的前面。WISE专注于帮助处于弱势的个人融入主流劳动人口中去,从而为个人和企业创建其他创新模型和可能性用于支持社会发展。xi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专注于香港本地的商业和公司。在香港,传统生意越来越“关注社会创新”。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将此视为“为大众创造其他可投资的创新想法”的机会:例如,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曾为香港的酒店做过咨询,确定酒店的核心运营(包括市场营销、外包和培训部)可用来支持当地的社会企业的活动。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也在让主要公司中技能熟练的志愿者员工参与到支持社会创业孵化的工作中,进而试着重新定义公司和社会企业的密切合作关系。正如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所描述的“以前,专业人士常常(同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以更加个人的方式在工作之余参与志愿者活动——但是自从(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允许专业人士以公司名义从事志愿者工作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xii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原则的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影响力评估和它的参与能力建设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的洞察,这意味着关键绩效指标(KPI)是“长期有效的”,随着SPO的愿景和目标逐渐成熟和改变,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对SPO的影响力评估会反馈到对SPO的KPI的设定中。

2015年,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创始人魏华星Francis Ngai仍然发现尽管政府制定了方案,但是居民的收入并未增长,商业或香港高净值人士上的优势也未向下输送到社区xiii,而这是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投资和能力建设的持续动力所在。

“双引擎”驱动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投资流程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双引擎模式”为捐赠型投资人在财务回报和影响力回报都提供了“灵活的”选项。“双引擎模式”——由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和香港社会创投资本构成,如以下描述——尝试在香港社会投资环境中的需求侧和供给侧打造一种共生型的关系,实现一种自我永动式的循环:让个人有信心找到融资并鼓励创办新的社会企业,同时捐赠型投资者在看到多样化的财务和非财务工具、投资载体和可见的结果后被吸引参与投资。xiv

image003
来源: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网站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投资于满足标准的早期和中期阶段的企业,比如有潜力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规模,对自己涉及的社会问题拥有独特想法和专业知识,具有催化剂式的影响力,对自己的市场、竞争有清晰的认识以及符合ESG(环境、社会和政府)的框架。

变化中的“双引擎模式”

如之前提及,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双引擎模式”由两个分支构成: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和香港社会创投资本。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是一个慈善机构,旨在推广社会创新文化孵化新的社会解决方案,而香港社会创投资本则是香港首家旨在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社会创业企业提供财务和非财务支持的创业慈善基金。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让变革者和创新者能够和其他人走到一起,将他们的集体能量和想法传送到实体企业中。这一过程同香港社会创投资本逐渐建立联系——香港社会创投资本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个人慈善家和家庭基金——当企业走出概念期没进入孵化和投资阶段时,香港社会创资本会介入,提供长期专业的免费支持和资金。xv

“双引擎”的两个方面共同协作,发展SPO的内部能力并利用外部资源,从而增强、构建SPO的能力。最终,这种综合的方法体现了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密切合作,进行孵化”的文化。其目的是努力为每一个密切合作量体裁衣,以符合每个SPO的发展阶段和性质。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定制式孵化区别于香港其他孵化机构和加速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为初创人员举办研讨会)。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和香港社会创投资本

来源: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影响力报告2007-2010

如前所述,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主要投资形式是股权投资,而较少使用贷款/负债的方式。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相信这种方式能让它和被投资方建立一种更为紧密的关系,让基金成为“合伙人,而不仅仅是投资者”。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还发现对于其经常投资的被投资人来说,股权投资比提供贷款更为适合:因为这些企业处于发展初期,生意和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处在初级阶段的被投资人,“(可能)尚不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提供股权而非贷款让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更多保障。

股权的平均数量取决于被投资人的参与程度。如果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持有绝大部分股份,意味着其将全面参与SPO的运营和治理,包括从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专业网络中向企业引入专业支持;而较少的持股将意味着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对SPO活动的直接参与和充分支持是有限的。xvi

在实际操作中,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投资遵循以下流程:

来源: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网站

能力建设被整合到投资管理的这一流程中,并且它也是目标设定和KPI的一个产物。

能力建设和影响力评估的整合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同其影响力评估紧密相连。鉴于此,目标设定和界定KPI对工作至关重要。香港社会创投基本的能力建设大致有三个领域:目标设定和界定KPI;与SPO团队密切合作并发展期各方面能力;提供法律、人力资源、市场影响和运营方面的内部支持或免费专业支持。xvii

  • 目标设定和界定KPI: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有着一系列的标准,例如所有的组合项目涉及到的人数和生活改善的人数。此外,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根据SPO的发展阶段、所处行业、运营和影响力模型分别界定KPI。例如,Diamond Cab是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一个最成功的组合项目之一。项目自2011年开始。最初针对其原来的目标(为香港坐轮椅的人提供便于搭乘的、专业的交通服务)设有KPI。之后,Diamond Cab的服务逐渐根据需求进行了拓展——现在,它还是旅行运营机构,为坐轮椅的人组织活动的旅行。这使得香港社会创投基金需要进行评估,改变最初设定的KPI。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要求其组合中的SPO至少每个季度向其管理团队和董事会做一次汇报,其目的在于确保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能够“主动了解SPO在一年内的进展情况”——通常,香港社会创投基金通常会采用在SPO内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并直接参与其决策过程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xviii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的影响力评估实践来源于一系列现有框架。这些框架是该基金为了满足应对SPO和它们需求而制定的。尽管最初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在工作中使用了SROI框架,但是鉴于其SPO合作伙伴涵盖范围广泛,SROI框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认识到这一点后,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开始以英国布里奇风险投资基金(Bridges Ventures)风险分析的框架xix以及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的IRIS数据库xx为基础开发自己的模板。尽管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要求影响力评估框架需要每季度报告一次,但是它的指导原则是密切同被投资人合作(每天都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它需要如何根据每个案例对模板做出调整,满足被投资者的需求。

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认为这种能力建设流程同其影响力评估流程是紧密相连的。为了保持灵活的立场,随时应对被投资者需求的改变,它发现其影响力评估框架是开始界定KPI的理想场所。在参与过程中,香港社会创投基金重新回到该影响力评估框架,因为KPI常常需要重新界定。xxi

  • 能力和团队参与:在参与的早期阶段,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同SPO团队合作,以合作伙伴的身份确定具体的商业需求。然后,香港社会创投基金随后召集自己的内部孵化团队、商业服务团队、影响力资本团队和专业志愿者网络团队,以提供能力建设和网络支持。以孵化和创新团队起家的企业以及刚刚达到更为成熟阶段的企业都是由影响力资本团队进行管理,同时由商业服务团队全程提供支持。xxi

在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是大股东的情况下,“SPO的需求通常是比较容易讨论的”,这是因为基金的内部团队在SPO内部事务,包括财务中的参与度极高。如果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是以小股东身份参与的,基金可能仍然在SPO保留董事席位以进行一般性的监督,但是并不将此视为是以“积极孵化”为标志的更深度参与。xxii此外,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还将自己SPO中空缺的职位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帮助进行招募。

  • 技能和专业知识:在与SPO的参与合作过程中,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还利用自己广泛的免费专业网络为自己的被投资人提供法律、会计和咨询方面的支持,巩固被投资人的成果。自成立以来,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已经从120多名专业人士提供的2万多小时的志愿服务中获益匪浅。xxiii

对志愿者的管理采取两条路径:一个是按项目进行管理,另一个是按活动进行管理。项目志愿者是在香港社会创投基金需要特定专业人员时招募进来的,例如,当香港社会创投基金正在支持的一个平价住房项目Light Be“涉及到基金没有考虑到的法律问题时”,香港社会创投基金就开始从自己的免费网络中寻找,招募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人士。活动志愿者是指在一年中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主办的各类活动中提供协助的个人,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在香港推广社会企业的概念以及相关项目。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这是“让志愿者理解并感受香港当地真正社会问题”的绝好机会。在这期间会有一些服务——主要是时间组织和图像设计——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会按照事先谈妥的价格将这些服务外包给专业人士。xxiv

能力建设带来的价值创造—一个“流动的情形”

尽管香港社会创投基金表示自己在不断改进能力建设流程,但是它已经为自己界定了一些内部KPI以帮助组织审视其通过能力建设为被投资人所创造的价值。这包括被投资人组织的活动影响到的人数、最基本和最顶级的财务目标、香港社会创投基金与SPO之间的关系等等。xxv

文献来源

  • 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 (AVPN), 2015: Member’s day- Hong Kong country session, accessed 25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s://avpn.asia/country-session-2-hong-kong/.
  • Bridges Ventures, 2014: Shifting the Lens – A De-risking Toolkit for Impact Investment. Accessed 25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bridgesventure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7/BV_BoA_de-risking_report_FINAL_printer_friendly.pdf
  •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CAF), 2014: World Giving Index (WGI) 2014, accessed 18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s://www.cafonline.org/pdf/CAF_WGI2014_Report_1555AWEBFinal.pdf
  •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CAF), 2012: World Giving Index (WGI) 2012, accessed 18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s://www.cafonline.org/PDF/WorldGivingIndex2012WEB.pdf
  •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CAF), 2011: World Giving Index (WGI) 2011, accessed 18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s://www.cafonline.org/docs/default-source/about-us-publications/world_giving_index_2011_191211.pdf
  • IRIS Database, 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 https://iris.thegiin.org/.
  •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website, sv-hk.org
  •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conversation with AVPN. 25 June 2015, teleconference.
  •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2010: SVhk Impact Report 2007 – 2010, accessed 17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www.sv-hk.org/files/SVhk-Impact-Report-2010.pdf
  •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Overview of Portfolio Projects.
  • Yuen, Terence; Ngai, Francis; Kan, Olivia; and Rikkie Yeung, 2011: Money for Good: Global Trends and Local Potentials in Engaged Giving and Social Investing. SVhk, Hong Kong.

 


[i]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CAF), “World Giving Index (WGI) 2014”, p. 12

[ii]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CAF), “World Giving Index (WGI) 2012” p.11 and “World Giving Index (WGI) 2011”, p. 11

[iii] SVhk website, “Model” http://www.sv-hk.org/model.php

[iv] SVhk website, “Portfolio” http://www.sv-hk.org/investment.php

[v]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from SVhk on 25 June 2015

[vi]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from SVhk, 25 June 2015.

[vii] Yuen, Terence; Ngai, Francis; Kan, Olivia; and Rikkie Yeung, 2011: “Money for Good: Global Trends and Local Potentials in Engaged Giving and Social Investing”.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Hong Kong.

[viii] Asian Venture Philanthropy Network (AVPN), 2015: “Member’s day- Hong Kong country session”

[ix] SVhk, “Money For Good” Report (2011), pp. 50-51

[x] AVPN, “Member’s Day”; and “Money for Good”

[xi]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from SVhk on 25 June 2015

[xii]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SVhk, 25 June 2015.

[xiii]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economy/article/1817230/business-not-just-about-making-money-says-hong-kong-social accessed on 22 June 2015

[xiv] SVhk, 2011: “Money For Good”

[xv] Social Ventures Hong Kong, 2010: “SVhk Impact Report 2007 – 2010”, accessed 17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www.sv-hk.org/files/SVhk-Impact-Report-2010.pdf

[xvi]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SVhk, 25 June 2015.

[xvii] See Appendix for an image of “SVhk’s Investment Process”.

[xviii]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SVhk, 25 June 2015.

[xix]  Bridges Ventures, 2014: Shifting the Lens – A De-risking Toolkit for Impact Investment.  Accessed 25 June 2015 online at http://bridgesventures.com/wp-content/uploads/2014/07/BV_BoA_de-risking_report_FINAL_printer_friendly.pdf

[xx] IRIS Database, 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 website, https://iris.thegiin.org/.

[xxi]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SVhk, 25 June 2015.

[xxii] Conversation with SVhk, 25 June 2015.

[xxiii] SVhk website, “Directors & Members” http://www.sv-hk.org/members.php

[xxiv]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SVhk, 25 June 2015.

[xxv] Conversation with Karen Ng SVhk, 25 June 2015.

 

 

image006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ferences

A.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e organize programmes like mangrove nursery and Reforestation, Coastal and River Clean-Up, Community Based Environment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IEC Campaign and Eco-Academy

B. 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o ensure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for the community, eco-tourism include Buhatan River Cruise Visitor Center Buhatan River Mangrove Boardwalk are run by the community. Others include Organic Vegetable and Root crops Farming, Vegetable and Root crops Chips and by-products Processing and establishing a Zero waste store.

C. Empowered Communities
To empower the community, we provide product and Agri-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aining, Immersion and Learnings Exchange Program, Earth Warrior Training and Community Base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Did you enjoy reading this?

You might also be interested in

Case Study

Safe Drains and Toilets for Ecosystem Health

Case Study

Kopernik

Case Study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Drone-Based Crop Advisory (CropAssure)